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三)及参考答案 |
人气:2932人次 作者:万仕达教育服务 发布日期:2017-9-19 |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3、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 5、MURDER策略中M指的是( ) 6、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 7、( )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 9、“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 1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 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 1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1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1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________和________。 17、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_________;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________。 18、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_。 19、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 20、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常采用 法。 21、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 和品德的学习。 22、 是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总结出来的迁移理论。 23、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中存在 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24、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和________。 25、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是 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26、人的身心发展 27、启发性原则 28、有意义学习 29、德育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3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33、简要说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共10分) 34、举例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2、A 【解析】运气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因此答案为A选项。 3、D 【解析】成长需要指由个体自身成长需要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它是在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故又称之为超越性需要(或简称衍生需求)、存在需要(或存在需求)。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所指的七层的上面三层,即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A 【解析】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成正相关,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就越努力,越积极。但这并不能说明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5、A 【解析】MURDER策略是针对存在困难的大学生而设计的一种学习策略训练程序。将这一策略的六个关键词心境、理解、回忆、觉察、精细加工和复习的首字母组成了一个缩略词MURDER,以此来命名这一策略。 6、C 【解析】略。 7、D 【解析】桑代克对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开创了动物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从而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 8、D【解析】赫伯特·斯宾塞,生于1820年,逝世于1903年,其《教育论》是教育史上的经典,教育代表作。但他的主要贡献在哲学方面。 9、A 【解析】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说。 10、B 【解析】教育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就客观环境说,“孟母三迁”的故事足以证明它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 11、A【解析】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指明了我们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作出了规定。1958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又明确将这一方针规定为我国的教育目的,即“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2、B 【解析】略。 13、C 【解析】 教师劳动的特点: 14、B 【解析】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门要用主要力量来加强该教学环节的管理 15、C 【解析】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16.社会现象 认识现象 17.心理起源论 劳动 18.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19.国民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20、对偶故事法 21、技能的学习 22、概括化理论 23、共同成分 24.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25、强化 三、名词解释
26、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7、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30、【答案要点】 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包括: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1、【答案要点】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32、【答案要点】(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33、【答案要点】(1)理解支持原则。 34、【答案要点】 |